【本分】
#域內保育
#公眾參與
台北動物園前幾天發佈新聞推廣「田董米」(原網址:https://goo.gl/oqeUaH),並將其納為動物園販售的禮品之一,引來部分民眾在下方留言表示希望動物園盡好「本分」專心養動物,不要將自己降格為賣場,這突出了一個問題──動物園的本分,是什麼?
關於現代動物園的本分──或者說願景,WAZA曾明確得提出是「為野生動物開創未來」,要達成這點,顯然不只是把動物養好那麼簡單。台北動物園在新聞稿中明確提到「臺北市立動物園是推廣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,除了動物與植物外,環境的健康與永續更是與遊客溝通的關鍵議題……希望秉持「生態與農業結合」的精神,讓人、土地、鳥類得到健康,並將利潤直接回饋農民與社區,建立良性循環。」,簡單的字句中蘊藏著不簡單的道理。
必須知道,想做好保育,僅僅依靠圈養顯然是不夠的,說極端一點,就算圈養繁殖了滿山滿谷的瀕危物種,倘若沒有足夠牠們休養生息的野外棲地,或者說才剛野放就立馬被人為獵捕,那麼這樣的保育絕對是令人遺憾的!成功的保育必須仰賴動物、環境、人等因素的環環相扣,任意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,而台北動物園此次的舉動,正是在試圖建立這樣的連結!因為,維護好、復興一息尚存的自然生態,在花費上遠遠低於嘗試把圈養個體再引入殘敗不堪的棲息地,在此方面,許多國際知名的動物園早已投注大筆資金、人力,通過在原棲地的田野調查、群眾教育,構築所謂的「域內保育」,這才是挽回逝去自然的真正關鍵,也是現代動物園必須悉心推廣的要事。
這次民眾質疑動物園未盡本分的狀況,雖然可能只是因為不夠理解現代動物園角色而造成的誤會,但也透露出動物園在公眾教育方面尚未達到應有的期望。想達成「為野生動物開創未來」這個願景,單憑動物園行業閉門造車肯定是不夠的,也因此,能做的、該做的、合作的都得盡力去做!或許,等到社會大眾都能理解這樣的理念並自發性協助的那天,才是現代動物園盡善本分並將其昇華的那天。